产品简介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刘禹锡的《曲江春望》,写出了唐代曲江的热闹。千余年间,西安城南的曲江,昔日的皇家园林,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变幻。
曲江有历史、有故事,曲江人有激情、有创意。在曲江人看来,曲江古老的文化基因历久弥新,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元素。于是,就有了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有了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以及曲江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旅游景区。
曲江新区是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是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文化产业之外,我们还看到了曲江的另一面:从免费的文化公园到公益性文化演出,从“小小博物家”项目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个个带着浓郁“曲江味”的文化民生工程,正悄然启动。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大雁塔北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把这个驰名中外的文化古迹与西安市民日常的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天晚上,最后一场音乐喷泉表演结束,游客有说有笑地散去,这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站在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观景台上,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祥荣说。
说起这些年大雁塔的变化,蔡祥荣很感慨:“大家都说大雁塔是西安的象征,一提到大雁塔,就会想到西安。可从前,这里只是两个小村庄:大雁塔村、庙坡头村;路,只有一条窄路,通向大雁塔。”
2003年,作为曲江第一个重大文化项目,大雁塔北广场改造工程启动。从此,曲江不再只有大雁塔,大雁塔不再只是一座塔。来来往往的人们,还会记住北广场上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南广场上的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东西两侧的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
“市民有亲朋好友来西安,都会把他们带到北广场。”蔡祥荣说:“吼秦腔、打太极、放风筝,除了看喷泉,北广场也让不少西安市民的文化生活变了样儿。”
蔡祥荣带我们走进广场地下的喷泉控制室,工作人员正在为半小时后的表演做着准备。通过控制室的监控视频,2024个喷头的运作情况尽收眼底。在一个镜头里,两个小伙子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跳进水池,准备合影留念。刚摆好姿势,喷泉喷出的水型变了,两人满身是水。一位安保人员立刻上前进行劝阻。看着两个小伙子迈出水池,蔡祥荣和记者说:“北广场是开放式景区,没有门票限制,不好管。安全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在北广场每年接待游客量是1400万人次,虽说比开放初期会降低,但普通周末五六万人、重大节日七八万人的游客量,让她丝毫不敢松懈。“越到节假日越忙,过节加班慢慢的变成了习惯了。”蔡祥荣说。
“大雁塔北广场音乐喷泉运行十年了,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来说还是很新奇的,可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就难免有些‘视觉疲劳’。咋办?我们打算改造喷泉运行系统,设计LED灯光,将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景观,提升游客的体验。”蔡祥荣胸有成竹。
在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岳峰为我们细数“小小博物家”项目的点点滴滴。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关于博物馆的梦,关于文化民生的梦。
岳峰拿出一幅手绘的瓦当,瓦当上本该有“汉并天下”四个字,偏偏少了一个“汉”字。
“寻找到此块瓦当,并按瓦当填写空白处”,瓦当旁边有这样的说明。原来,这是一张试卷。今年暑假,有几百个孩子带着这张试卷,走进西安美都艺术博物馆,找寻瓦当,找寻历史深处的秘密。
作为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小小博物家”项目的负责人,岳峰组织、策划了一系列这样的博物馆体验活动。
岳峰说:“来这里的孩子们,手中都有一本‘小小博物家’护照,可以不要钱游览全市50多个博物馆和景区。”
说话间,岳峰拿出一本《西安博物馆之城悠游手册》,把折叠着的手册完全展开,正面是一张“寻宝地图”,标注着西安博物院等持“护照”可以不要钱通行的博物馆方位;背面,则详细列出了各博物馆的简介、地址、电话、公交线路等信息。
“国家投入巨资建设、运营博物馆,希望把民众吸引到博物馆里来,享受文化的馈赠。然而,对于很多普通市民来说,博物馆似乎还很遥远,周末看个电影,吃个农家乐,就是休闲了,文化含量不高。”在岳峰看来,“小小博物家”项目就是一个让人们能接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契机,“不仅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博物馆体验活动,吸引孩子,我们还希望与学校合作,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与媒体合作,开展博物馆知识竞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这项计划还有一个亮点,就能增加博物馆的收入。因为很多孩子会带着爸爸和妈妈到博物馆,博物馆有了人气,门票收入和衍生品收入就都会增加。“如果能蹚出一条解决博物馆尤其是民营小馆良性发展的路子,这项计划也值了。”岳峰补充道。
公共文化场所该怎么样管理?如何能管得好?西安音乐厅把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团队引进到公共文化场馆的经营中,使场馆得以良性运营。
坐落在曲江贞观文化广场内的西安音乐厅,唐风唐韵,严整古朴。拥有可容纳1300多名观众的演奏大厅和可容纳百余人的流行音乐厅、室内音乐厅,格局不小。
为了采访总经理曹彦,我们左拐右拐,走进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化妆间”。要不是曹彦真的就坐在里面,还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总经理办公室。
“别看音乐厅这么大,办公室可不多,我就占用了这个多余的化妆间,门牌也没换。”曹彦淡淡一笑。
2009年,在西安演出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曹彦,带着她的团队,进驻刚刚建成的西安音乐厅。从操作商业演出机构到经营公共文化场馆,曹彦的思路变了,“政府花这么多钱,最起码的要求是敞开大门,让老百姓感知艺术、享受艺术。2011年,西安音乐厅做了164场演出,其中50多场是公益演出。”国有民营,这种体制机制创新,把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团队引进到公共文化场馆的经营中,使场馆得以良性运营。
曹彦说,做公益演出,西安音乐厅有两个品牌:一个是“开启音乐之门”,是针对少儿的音乐普及活动,大多分布在在暑期,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受到高水平的音乐熏陶;另一个是“周末市民音乐会”,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与本地艺术团体合作演出,为市民奉献高品质音乐会。
翻开2012年的演出目录,数十种公益演出活动赫然在列。曹彦说,西安音乐厅的公益演出,票价坚持每张二三十元的低位,演出的水准却从未降低,阳春白雪的艺术终于来到百姓身边,孩子喜欢,市民认可,上座率能达到90%以上。这种亲民举措,也促进了艺术市场的发展。三年来,西安音乐厅的会员从一万人增长到三万人,“粉丝”数量的增长,是曹彦和她的团队不懈坚持的最大回报。
曹彦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要把音乐厅做得专业,做成西安这个城市的一个文化标志。”